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顾问

谢晓亮院士

 

 

谢晓亮院士是国际著名的生物物理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现任昌平国家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谢晓亮创办了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曾任Mallinckrodt讲席教授、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是单分子酶学的创始人、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和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谢晓亮作为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家,他勇于突破学科界限,从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到生物化学,再到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临床医学,无畏探索,不断创新,在相关新兴交叉学科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谢晓亮不仅是生物物理化学基础科学研究的国际领军人物,近年来大力推动了无标记光学成像技术和新型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谢晓亮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其中包括:美国生物物理学会的最高奖“Founders”奖(2012)、美国物理化学领域最高奖“Peter Debye”奖(2015)、美国医学领域最高奖之一Albany医学奖(2015)、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7)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中关村奖(2021)。新冠疫情爆发后,他立即组织多单位多学科联合攻关,把单细胞基因组学成功应用于人源中和抗体的筛选,从而快速获得高活性中和抗体,提高抗体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效率。

首席执行官(CEO)

施前博士

 

 

施前博士拥有多年的肿瘤学术领域研究经验,在肿瘤领域深耕20多年,对科研、制药、临床的现状和需求有深刻的理解,也具有丰富的跨区域跨文化团队领导能力。在加入丹序生物之前,施前博士是冠科美博(Apollomics)中国区总经理兼科研负责人,领导团队获得了血液瘤AML三期和实体瘤一期的IND批件,推动公司跨入了临床阶段。之前他在国际知名的临床前CRO公司中美冠科(Crown Bioscience)工作逾7年,曾担任太仓公司总经理、肿瘤学副总裁,领导体外和体内肿瘤药理学和PDX团队。加入工业界之前,施前博士在复旦大学担任教授和首席研究员,也曾担任ArQule公司的研究员。施前博士在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获得肿瘤学和癌症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接受博士后培训。他在上海复旦大学获得了遗传学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

联合创始人&科学顾问 

曹云龙博士

 

 

曹云龙博士是昌平国家实验室领衔科学家,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201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物理学专业,2019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在新冠疫情期间,围绕新冠病毒B细胞免疫应答、特异性抗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其中新冠中和抗体药物研制、新冠体液免疫应答特征和新冠突变免疫逃逸机制的创新性研究结果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以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Cell Host & MicrobeCell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多篇相关研究文章。曾获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 2022年度Nature十大人物、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核心成员

致力于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平台进行抗体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首席科学官(CSO)

李义文博士

 

 

李义文博士在生物创新药的靶点开发、药物发现、临床前和临床阶段开发方面具有超过30年的研究和团队管理经验。加入丹序生物之前,李博士在Cureimmnune担任CSO一职,成功创建了双功能/双特异抗体的平台,并开发了多个单克隆抗体和双功能分子药物的管线。在这之前,李博士曾担任礼来公司细胞免疫学组负责人和研究顾问,发起了礼来公司的癌症免疫生物学项目,成功建立了多项免疫治疗产品管线,领导了多种针对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前开发且成功获得IND申请,任职期间还主导了礼来与信达生物的项目合作。李义文博士于1995年在著名免疫学家陈列平教授的指导下在美国百时美施贵宝药物研究所完成免疫生物学博士后培训,随后被任命为杜克大学临床研究助理教授,进行共刺激分子和基于树突状细胞的癌症疫苗的概念验证和临床研究。李博士曾多次受邀在国际肿瘤协会等发表主题演讲,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30多篇研究文章,发明了10多项专利。